鹵素燈老化試驗是一種利用鹵素燈模擬太陽輻射,評估材料耐候性(抗紫外線、光熱老化等性能)的環境試驗方法。其核心是通過鹵素燈發出的連續光譜(包含紫外、可見光及紅外輻射),結合溫濕度等環境因素,加速材料的老化過程,從而預測其在實際使用中的耐久性。以下從原理、設備、應用及注意事項等方面展開說明:
一、基本原理
鹵素燈屬于白熾燈的改進型,通過在燈泡內充入鹵素氣體(如碘、溴),利用“鹵素循環”反應(鹵素原子與鎢蒸氣反應生成鹵化鎢,鹵化鎢在高溫燈絲上分解為鎢和鹵素,循環補充燈絲損耗),顯著提高燈絲壽命(普通白熾燈壽命約1000小時,鹵素燈可達2000-5000小時)和發光效率。
鹵素燈的光譜分布以可見光(約400-700nm)和紅外(>700nm)為主,紫外部分(200-400nm)相對較弱(約占3%-5%),但仍包含UVA(315-400nm)和部分UVB(280-315nm)波段。通過濾光系統(如石英濾光片)可進一步調整光譜,減少多余短波紫外(如<290nm的自然陽光中不存在的部分),使其更接近太陽光的有效輻射范圍(290-2500nm),從而模擬戶外光照對材料的老化作用。
二、試驗設備:鹵素燈老化試驗箱
核心組件包括:
1.
鹵素燈光源:多組鹵素燈(如單端或雙端結構)排列,提供廣譜光輻射。功率通常為250-1000W/燈,具體取決于試驗箱尺寸和輻照度要求。
2.
濾光系統:關鍵部件,通過石英濾光片或硼硅酸鹽玻璃組合,過濾掉過量短波紫外(如<290nm)和部分紅外輻射,使最終光譜更接近自然陽光。不同濾光片組合可適配不同標準(如ASTM G154的“窗玻璃濾光”或“無濾光”模式)。
3.
樣品架:多為旋轉式(轉鼓式)或多層水平擱板,確保樣品均勻受光,部分設備支持傾斜角度調節(模擬不同緯度的太陽入射角)。
4.
環境控制系統:
?
溫度控制:通過黑板溫度計(BPT)或黑標溫度計(BST)監測樣品表面溫度(通常40-100℃,具體根據材料和標準設定);
?
濕度控制:通過加濕/除濕系統調節相對濕度(0-95% RH),模擬高濕或低濕環境;
?
噴水系統(可選):周期性噴水模擬雨淋或凝露(如12分鐘噴水/102分鐘干燥循環),測試材料的耐水老化性能。
三、試驗條件與標準
試驗參數需根據材料類型(塑料、涂料、紡織品等)和應用場景(戶外、室內、汽車等)設定,常見標準包括:
?
ASTM G154:《非金屬材料暴露于熒光和其他紫外光源的標準操作》(鹵素燈屬于其中“其他光源”的一種,常與氙燈、紫外熒光燈并列);
?
ISO 4892-2:《塑料 實驗室光源暴露試驗方法 第2部分:氙弧燈》(雖以氙燈為主,但部分鹵素燈試驗可參考其框架);
?
GB/T 16422.2:中國標準(等同采用ISO 4892-2,氙燈為主,鹵素燈試驗需參考行業特定標準);
?
SAE J2527:美國機動車工程師學會標準(針對汽車外飾件的鹵素燈/氙燈老化試驗)。
典型試驗條件示例(以ASTM G154為例):
?
光譜范圍:290-2500nm(經濾光后);
?
輻照度:340nm處0.35-0.55W/m2(或總輻照度控制在1120-1800W/m2);
?
黑板溫度:65±3℃(光照階段),50±3℃(黑暗/噴水階段);
?
相對濕度:50±5%(光照階段),95±5%(噴水階段);
?
試驗周期:500-5000小時(根據材料老化速率調整)。
四、主要應用領域
鹵素燈老化試驗因光譜覆蓋可見光和紅外,且成本低于氙燈,廣泛用于以下材料的耐候性評估:
?
高分子材料:塑料(如PE、PP、ABS、PVC)、橡膠(密封件、輪胎)、聚氨酯(泡沫、彈性體);
?
涂料與涂層:外墻涂料、木器漆、防腐涂層(測試耐光褪色、粉化、開裂);
?
紡織品:戶外遮陽布、地毯、服裝面料(評估褪色、纖維脆化);
?
汽車部件:內飾(塑料面板、皮革)、外飾(車燈外殼、標志)、橡膠密封條;
?
建筑材料:門窗型材、防水卷材、屋頂瓦片(模擬長期光照下的老化)。
五、評價方法
試驗后需通過多維度指標量化材料老化程度,常用方法包括:
1.
外觀變化:
?
目視評估:褪色、黃變、裂紋、起泡、粉化等;
?
儀器測量:色差儀(ΔE*值,反映顏色變化)、光澤度儀(光澤保留率)、霧影儀(表面模糊度)。
2.
物理性能衰減:
?
力學性能:拉伸強度、斷裂伸長率(塑料/橡膠)、硬度(涂料)、撕裂強度(紡織品);
?
熱性能:差示掃描量熱法(DSC)分析結晶度變化;
?
耐水性:吸水率、膨脹率(針對吸濕性材料)。
3.
化學結構分析:
?
紅外光譜(FTIR):檢測分子鏈斷裂(如C-C鍵、酯鍵斷裂)、氧化產物(羰基、羧基增加);
?
紫外-可見光譜(UV-Vis):分析顏料或光穩定劑的分解(如吸收峰位移或強度降低);
?
凝膠滲透色譜(GPC):測定高分子鏈的分子量分布變化(分子量下降提示降解)。
六、與其他老化試驗方法的對比
方法 | 光譜匹配 | 加速倍數 | 適用場景 | 局限性 |
---|---|---|---|---|
鹵素燈老化 | 可見光/紅外接近自然光,紫外較弱(需濾光) | 中等偏低 | 對紅外敏感材料(如塑料熱老化)、需綜合光熱效應 | 紫外輻射強度低,不適用于強紫外敏感材料 |
氙弧燈老化 | 全光譜最接近自然光(需精密濾光) | 中等偏高 | 通用型戶外材料(當前主流) | 設備成本高,維護復雜 |
紫外熒光燈(UVA/UVB) | 僅紫外部分(無可見光/紅外) | 高 | 快速篩選紫外敏感材料(如塑料褪色) | 與自然光照差異大,易過試驗 |
碳弧燈老化 | 紫外-可見光接近,紅外過量(需濾光) | 中等 | 傳統戶外材料(如早期涂料、橡膠) | 光譜含多余短波紫外,設備笨重 |
七、優缺點總結
?
優點:
1.
光譜在可見光和紅外區域與自然陽光高度匹配,能更真實模擬光熱協同老化(尤其適合對紅外敏感的材料);
2.
設備成本低于氙燈試驗箱,維護相對簡單(鹵素燈壽命較長,更換成本低);
3.
可靈活調節溫濕度和噴水條件,模擬復雜戶外環境(如雨淋、高濕)。
?
缺點:
1.
紫外輻射強度較低(僅為自然陽光的10%-20%),對僅因紫外引發老化的材料(如某些塑料)加速效果有限;
2.
光譜中仍含少量自然陽光中不存在的短波紫外(需嚴格濾光,否則可能導致過試驗);
3.
試驗周期較長(通常需數千小時),效率低于紫外熒光燈試驗。
總結
鹵素燈老化試驗是一種兼顧成本與真實性的耐候性測試方法,尤其適用于需要綜合模擬光、熱、濕效應,且對紅外輻射敏感的材料(如塑料、涂料)。盡管氙燈因全光譜匹配更優逐漸成為主流,但鹵素燈試驗在傳統行業(如建筑、汽車內飾)中仍因設備經濟性和光譜適應性被廣泛應用。實際選擇時需結合材料特性(如對紫外/紅外的敏感程度)、標準要求和測試目的(如快速篩選或精確模擬)綜合決策。